“实力赢人”:遥祝太原理工
李建新
学下中国象棋,是1981年考入太原理工大学之后,此前几年的所有时间
和精力都交给了要走高考一条路的文化课学习了。
入学之初,班上的同学不知从那里弄来一副象棋,开始的时候大家很好奇
这个器物的出现,后来则是竞相的下起来了,车马炮的声音,是我们留在大学
宿舍里的最美妙的乐章。
1985年毕业留校到学校党委宣传部工作,办公室的对面是组织部,隔壁是工会,
稍远一点的邻居是校人事处。因为工作的关系,这几个地方是我经常到的地方,因为
有“新闻”要求助他们或者有一些新闻中出现的事实要他们“核实”,比较而言,到
工会的次数比较多,原因之一是工会有懂象棋的人,象棋比赛由他们组织。
大概是1987年冬,校工会组织了一次全校性的象棋比赛,人数在50人左右,应该说
规模不小,工会特邀我参与组织,同时我还代表“机关”参加了比赛,获得了个人第二名。
此后一段时间,学校认识我的棋友和老师们见面不再叫我的名字而是叫“李亚军”,是褒
是贬不得而知,到现在也是一个谜。
那次比赛结束的当天,我出面邀请山西唯一的象棋大师张致忠先生到学校进行车轮战
表演和交流,我记得我负责的校报报道了那次比赛和张大师到校交流的情况,并在太原
理工大学校报的历史上首次刊出了象棋棋谱(张大师车轮战的一局),由学校象棋高手、
电机系的老师黄国梁先生加注了亦庄亦谐的评论。那一期的报纸特别受欢迎。
在面对面的交流之中,张大师的“要靠实力赢人”的一句话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和启发:
在棋盘上的每一步都是棋手自己的选择,而且落子无悔,你只要依谱行棋,善于应变,精通
对弈中的变化,心有定力,不出昏着,你一定会是赢得最后胜利的一方,即便是有黑哨、红哨、
官哨等,也不可能明目张胆地判走属于你的胜利。
大概是第二年,可能是主办方通过媒体了解到我们有象棋组织、有象棋活动、能够邀请大师
到校交流指导等信息,当时太原、也可以说是山西最高水平的“晋阳杯”的组委会特意给我们发了
邀请,邀请我们参加“晋阳杯”的比赛(团体、个人),邀请本身就给了我们特殊的荣誉。因为这
个比赛水平高,过去基本是不带我们,包括太原所有的高校玩的。
那一年的“晋阳杯”比赛,真的使我大开了眼界,在“情景演出”之中给了我认识象棋、理析
其之为国粹的机缘——
在高水平的比赛中,赢棋靠实力,这是铁律;侥幸赢一两盘可以,但靠此取得好成绩绝对不可能;
一定要了解比赛规则,大家在完全相同的规则和环境之中比赛,遵守规则非常重要;
象棋比赛“公开
公平公正”的环境羡慕死人;赛前所有的准备都可以通过实战验证,付出和收获绝对成正比;要承认
天赋和差异,比赛及成绩给出了其中的道理,一个棋手有没有“棋感”就是天赋高低的判断依据;盘外招
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人人对此嗤之以鼻;要懂得敬重高手;面对熟悉和不熟悉的对手,要有礼貌;要有谦
卑好学的态度,这是涨棋的好途径,只要虚心请教态度诚恳,高手一般都会应请指导;要知道组织比赛的
人的幕后辛苦和无名付出,是他们搭建了棋手发挥的舞台,要感谢他们……
如此等等的因棋因赛而引发的感悟,是在现场“灵感”出来的,它加重了我的棋趣和对棋文化的兴趣
继而“鼓励”我向国学和智力文化深耕。想起来是终身受益的一次比赛。
记忆中参加那次比赛的有任建平,当时可能是山西最厉害的高手,我队“老白”,有河西杀手之称的
白俊生(时为学校房产科长,权倾一时)与其交手,3分钟不到败下阵来;其他高手还有梁辉远、白晋良、
牛保明、郭三喜(胡闹)、牛银拴(牛肉包子)、刘晋玉等,这些人大多代表山西参加过全国比赛。
当时的赛场上还出现了3位女棋手:张琳、董波、孙素芳。她们是山西女队的队员,是张致忠大师倾力
打造的一支山西象棋的花木兰。当时只有十几岁的她们在比赛中巾帼不让须眉,印象中成绩还不错,一度在
前几台还可以看到她们的身影。
那个时候没有“公共场所戒烟令”,好多棋手围观女棋手的比赛,之外,个别与女棋手对弈的棋手长时间
盯着女棋手看,甚者把香烟喷向女棋手的面部,弄得“人家小姑娘”很不好意思,频频用纸巾遮挡面部。对此
类行为,许多棋手进行了提醒,组委会还发了“广播通知”。
那次比赛的成绩“可想而知”,但太原理工大学4位参赛选手的表现还是得到了组委会和其他参赛选手的认可,
为此,组委会特地给我们颁发了一个“精神文明奖”,是唯一的一个,也算是用“实力”赢得的一个“奖杯”。
比较而言,在另外一个赛道上,情况则有大的不同甚至天壤之别。“在年龄上不知长幼、在学术上不知高低、
在名利上没有廉耻、在伦理上没有底线”,靠舌头、靠摇尾、靠结伙、靠下半身大获其利者,大大的、持续的在
毁损靠“实力赢人”的人的三观。国学、棋道不践的地方,多可怕、多不可思议!
太原理工大学建校120周年的校庆,由5月7日、改到了8月27日,因为“疫情”又后延了,去返程机票已经
退掉,邀请函暂时收起,向母校的捐赠权且也“封箱入柜”,想不到游子回家的路竟然如此的漫长!
预定的行程可以改变,诚挚的祝福始终如一。
回忆在太原理工大学的几则“棋闻”,遥祝母校建校12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