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臭棋篓子”点个赞
棋文化论道第二届上海杯象棋大师公开赛
李建新
“臭棋篓子”是在与棋相关的竞技中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多有贬义,
在某种特定情况下还带有歧视、瞧不起和侮辱的味道。
但如果对“臭棋篓子”做一个环境、背景、场景、讲话人的心境以及
与其他可类比的“对局”进行分析之后,我感觉应该给“臭棋篓子”点个赞!
首先,“臭棋篓子”秉持了对棋本身、对行业的尊重,坚持按“规矩”行事。
下棋是个体劳动,无论是什么规格的比赛或者什么等级的选手,凡是下棋,一定是
个体劳动,这与当今社会大行其道的“团队”大相径庭,也与某些靠“团队”作战
的项目背道而驰,提供了社会工作的一个“范式”。
在类似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究学探理等与“国学”“国粹”关联的项目中,其实
是很“讲究”个人能力的发挥,个体智慧的“表现的”。
是“臭棋篓子”而不是“臭棋篓子团队”,昭示“臭棋篓子”对棋类项目的尊重,
是以个人之“英武”提刀行进在正确道路之上的侠客;
其次,“臭棋篓子”大多数情况下是围观者现场发出的声音。有人围观本身就说明
“臭棋篓子”是有一定的水平的,他的棋是能够吸引一定数量的棋迷围观的,“臭棋篓子”
本身也是有“看点”的;这在当今社会分类分流严重,“注意力”转移严重的情况下,尤为
不易;“臭棋篓子”多了,相关的话题就会多,“传播”范围也会扩大,能够引发人们对棋
类项目的关注,对棋类运动的发展是有一定的助力的;
第三,有人敢于公开说一个棋手是“臭棋篓子”,说明“臭棋篓子”的“人缘”不错,有人
敢于“现挂”他,某种程度上是对他没有走出高质量对局的不满和怒其不争,同时也说明
“臭棋篓子”是个从善如流的人,否则,面对毁损自己的“非我而当者”,早就爆发了语言
冲突或者肢体的冲突了,谁还敢屡冒天下之大不韪?棋手的智商都比较高,不可能被一块石
头伴倒2次。
许多观棋者众的棋摊上经常可以看到因为语言问题而引发相互之间的口水战甚至肢体冲突
的不愉快的情况;“臭棋篓子”能够息怒棋友的讥讽,能够维持棋摊的和谐,能够为对弈者、
观弈者“创造”一个和谐、安定的环境,“臭棋篓子”的行为是不是值得赞赏?!
第四,“臭棋篓子”专注于棋,心不旁骛。能够享有“臭棋篓子”之名,说明“臭棋篓子”
在棋上下了不小的功夫,而且有了比较多盘对局数量的积累,否则,你下三五盘棋,入棋界
时间不长,人们“凭什么”授予你“臭棋篓子”?
在讲究实战、实战也是提高棋艺水平的一个路径且是必经之路的情况下,“臭棋篓子”的
对局数量本身就给棋艺水平加了“保险”,因此,这里的“臭棋篓子”可能是一种部分观棋者
对对局者比较严苛的要求无法兑现之后的一种情绪发泄;
第五,“臭棋篓子”常指个人,一人做事一人当!在赢棋的荣誉可以分享的同时,对失败、
对某个招法的选择不当等,“臭棋篓子”个人忍受,决不牵连别人、嫁祸他人,有“推功揽过”
之胸襟。有如此境界,如此情怀和如此“担当”的人真的不多见;
第六,“臭棋篓子”有单骑闯关之勇,有独立意识。试想,在围观者众的对局环境中,总有
一些高人喜欢“支招”,而且有时候旁观者的“支招”还真是好棋。假如对局者自己不走棋,
在听到“支招”以后再经过选择比较之后再走棋,每走一步棋都要“听听大家的意见”,他的
棋还能走不好吗?“采纳了群众意见了”,还会有人“现挂”他“臭棋篓子”吗?
独自上场、独自担当,这是做人做事的好品格、好修为;
第七,屡战屡败但仍然屡败屡战,输了再来,这可能也是“臭棋篓子”值得肯定的地方。
一些人经不起失败,忍受不了长期失败痛苦和折磨,承受不起别人的讽刺奚落和说道,在遇到
几次挫折和失败之后就退出“弘扬国粹”的行列了。这是某些人还不配拥有“臭棋篓子”之衔的
原因所在,也是“臭棋篓子”在棋上奋斗给我们提供的“坚持就是胜利”的人生好范例;
第八,“臭棋篓子”始终是个对弈者,始终奋战在“一线”,始终通过光明正大的、实实在在
的招数来取胜对方,在纹枰之上竞技、在智力角力中比试高下,不搞小动作,不搞盘外招。
我认为这样的对弈者,即使失败了,也不应该指责奚落,反到要对他们予以更多的尊重和
“人文关怀”!
八月十六一大早起来给“臭棋篓子”点赞,就是因为在许多“说不得”的人群中、在其他行业
还找到如此值得点赞的“臭棋篓子”。
拿新闻教育界来讲,能够像“臭棋篓子”一样对弈在“一线”的有多少?水平如何?一些从事
新闻教育的教师连个基本的新闻稿也写不了,新闻业务能力甚至不及大三年级的学生,其与“臭棋
篓子”相比,孰优孰劣?
新闻教育界的抄袭、剽窃时有所闻,“只要有学生就会有成果,就会有论文、就会有课题”,
这些“臭棋篓子”不用的“盘外招”在新闻教育界出现了,到底该肯定学界,还是该嘲笑
“臭棋篓子”?
“臭棋篓子”专心于棋,也很讲究“武德”!再看学界,一些学者差就差吧,被人认定为
“臭棋篓子”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知耻而后勇就是了。但好多学者,根本就不是搞学术、搞
新闻的料,写不了、讲不好、不会问、悟性差、缺乏基本的新闻素养和新闻意识,根本不能
像“臭棋篓子”一样在“新闻一线”证明自己。
在媒介化社会、在社交媒体、自媒体普及甚至“泛滥”的情况下,在人人都成为了传播者
的情况下,某些新闻教育者发现不了社会时代对我们馈赠的新闻,发现不了生活中值得传播的
新闻,也无力写哪怕是几句话的新闻,只会靠“奴”“媚”“交易”等“盘外招”获取“不义
之财”,靠“当官”遮羞、靠“选举”和靠拉帮结派混迹学界,如此做派,何以比较“臭棋篓子”?
“臭棋篓子”在“国粹”的序列之中,新闻教育及一些社会问题的解决,还要从“国粹”中寻找
“正解”和“妙手”!
上海杯象棋大师公开赛寻找文化的力量,是一步好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