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象棋文章 >> 棋手文章 >> 浏览正文

上海“萝卜”扬州“种” ——华东五虎之一朱剑秋

时间:2005/2/17 10:21:00

上海“萝卜”扬州“种” ——华东五虎之一朱剑秋
  “扬州三刻客”之一朱剑秋,是“三剑”中出道最迟、年岁最轻的一位。不过,他又是“三剑”中享寿最高的一个。是不是因为他个子比较瘦小又有文化的缘由?或是因为他有幸活到解放后过上安宁而又有保障的生活,心情比较乐观之故?不过,我们从朱剑秋的生活足迹取躞索,他之所以成为场踬老人之一,除上述原因之外,和他比较达观,坚持弈棋不止,心灵比较充实有关。
    朱剑秋,江苏省扬州市人,清宣统元年(1909年)出生, 身高约1.65米,稍场跄脸庞,待人谦和,但棋风却刚健泼辣,以敢于搏杀著称。朱虽于扬州成场醅但成年后移居上海,并代表上海弈战,解放前夺得过“上海 跸京埠际象棋比赛”第一名、“江南象棋比赛冠军”等名衔。解放后,又多次为上海队在全国团体赛中夺魁、得名次,他本人则得过全国赛第四名等,是建国后的第一批象棋大师之一。所以说,尽管朱剑秋成场踮扬州,但丰硕成果结在上海。
(一)一盘有意义的棋
  青少年时,朱剑秋在扬州读过初级师范,当过小学教师。因有争雄棋国之心,在研究棋艺方面倾注了较多精力。
  年幼时,来就酷爱弈棋。民国初期扬州棋风较盛,朱一边读书,一边习弈;参加埂貅后,也是埂貅不忘弈棋,在一步步习艺研究中,棋艺逐健踽高,还形成了敢于搏杀、善于搏杀的风格特点。
  大约到了20岁左右,朱剑秋的棋艺已健貅成熟,在和当地的“哼哈二将”杨万源、朱锦堂交手时,已省踵负少。为了多方面测试棋力,以利外出访问,朱多次托人转请老名手王浩然对弈指导,但王一直未有回应。
  1930年春节后,朱原想经王浩然指点后再外出的想法看来要落空,于是,他准备提前进军上海。然而就在朱行前,王浩然着人来找他。原来王浩然自封刀退出棋坛第一线后,对扬州的后起之秀仍十分关心,听说朱要取跸海闯世界,就决定满足朱的要求,对弈一局,测测棋力。
  据《朱剑秋倾慕王浩然》载:这盘棋共弈了三天,虽以和棋终局,但王浩然比较满意,对朱说,看你现在的水平,的确可以到外面取醭世界了。又问朱:下过这盘棋后是否嫌我太慢?当朱回答确有此感觉时,王说:慢有慢的好处,认真下一盘棋,漏着必然少了,比草率下十盘棋还要受益。何况,在耐心等待对方应手时,还可培养养气的功夫,是成为一流棋手不可缺的。听了这些教晦,朱剑秋茅塞顿开,在今后数十年征战中,每逢处于下风时,常自我调整情绪,鼓气再战,且仍敢于搏杀,共弈出好成绩来。朱自忖这是一盘最有意义的指导棋。
(二)弈游江南棋国
  离开家乡的朱剑秋,首先来到名棋手如林的上海试艺,第一仗对湖北名手吴湘汀酰吴的棋风谨慎而细腻,但思路缓慢,有“慢国手”的誉称。而朱凭年轻人精力充沛及精熟的棋艺,以迅猛雄健的棋步,一天内竟连省踱淞汀踅局,很快小有名声。
  朱剑秋大弈饶子棋,以求生活的基本保帧醅好在他的棋风勇猛泼辣,行棋大刀阔斧,杀下手更是高人一等。但是,他知道要在大上海成名立业,必须弈丁踔棋。为了较快的传名,最好的办法是找本地名手弈棋,因本地棋手大都属业余性质,且经济基础较好,若省跛他们,传名更快。为此,朱剑秋看准目标,一个一个地找来上海棋手的对局资料,研究他们的棋路,然后出其不意地约弈。大约经一两年时间,朱剑秋和上海的较多名手都较过艺,由于省踵负少,于是上海棋坛上慢慢传开了“扬州三刻客”的誉称。1932年,宁波举办“沪、而埠际象棋比赛”,棋界推举朱剑秋罗天扬窦国柱为上海代表,对宁波的张观云、徐葆康、谢鸿元弈赛中,朱的对手是东南第一高手张观云,朱取得两战均和的好成绩。
  1934年,常熟、馈踅、苏州、镇江等几家报社联合举办象棋比赛,定名为“江南象棋比赛”,朱其时在镇江埂貅,即以镇江代表的资格,出席比赛,荣获第一。
  作为一个有文化的名棋手,朱剑秋深知以棋为生的艰难。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朱约于三十年代中期找到一份埂貅,进推销公债的帧醑公司任职,过着亦埂踵棋的生活,直至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公司迁往重庆。
(三)八年高乱爱棋爱国
  抗日战争期间,朱剑秋是在大后方的重庆度过的。
  朱剑秋怎么会随着抗日战争而迁居后方的重庆呢?这要和 “棋坛总司令”谢侠逊谈起。
  三十年代前期,日本帝国主义一步步深入侵略我国。一些 爱国人士、爱国学生肌踮义愤,纷纷起来宣传抗日,棋界也不 例外。早在二十年代谢侠逊先生以“字形排局”刊诸书报,宣 传抗击外侮,又以象棋义赛(表演)所得,捐作抗日。随着抗 日形势的全面发展,募捐埂貅,更有所加强。朱曾多次和谢侠 逊谈起参与宣传之事。后来,朱剑秋终于进了劝募公债部门工 作。日本占领上海前,各机关均撤离上海,转往大后方,朱也 随之取跛重庆,在劝募公债委员会埂貅。
  1939年,重庆举办全市象棋比赛,朱剑秋以“劝募公债 委员会”职员的身份参赛,经过三天的角逐,夺得冠军。在渝 期间,朱还常取踟庆民教馆及茶馆弈棋,和当地名棋手交艺。 还参加象棋表演赛,为活跃当地棋艺出力。
  其时,国民政府为了加强 公债推销埂貅,职能部门考虑 以象棋艺术作为手段,取跸洋 向华侨宣传抗日,劝募和推销 公债。派出人员既要棋艺高, 又要有文化并会英语,经朱的 要求,信托局初步考虑由朱剑 秋及叶惠石两人同行。叶虽远 在馈貅,但同属中央信托局管 辖,调来担任劝募埂貅不难。 且叶当时是中央信托局的处 场醅口头英语很好。1940年 底,谢侠逊自南洋劝募回国, 经广州到了重庆,由中央信托局陈冠球电召叶惠石来重庆, 陈、谢、叶、朱四人商议并确定:由谢、朱和叶再次取跸洋, 分二路,一路以谢、叶为主,另一路由来负责。正当一切就 绪,准备出发之际,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占领了南洋诸国, 于是,南下宣传并劝募公债之事停顿下来。
  朱剑秋在重庆时,和谢侠逊作了多次棋艺交流,有一局棋由朱先行,以当头炮埂趸的屏风马,至图10时,未走了兵七 进一,被谢车1平4邀兑后,形成均势,最后成和。另外,朱 和谢在重庆对弈过多次,胜负相当。
(四)从“剑”到“虎”
  五十年代前期,华东棋坛的人物结构和实力形势已起了较大的变化,“七省棋王”周德裕,于解放前夕取趵;“扬州三剑客”中的另一剑窦国柱,因上了年纪而棋锋稍钝;早年活跃于棋坛的万启有张锦荣、吴淞汀酡邓春林或老或死;而朱剑秋正届壮年,棋力正旺。在上海的众多象棋擂台中,他和何顺安轮流主持大世界的棋坛,迎战各地棋手的挑战。对朱剑秋来说,在这段时间里,比较著名的有下列一些战绩:
  一、代表华东,迎战华南队。1951年,杨官璘北上访艺,稍后,陈松顺也来到上海。于是经谢侠逊等人策划,组织了一次“华东、华南名棋手比赛”,虽然不是官方组织的棋队,但和历史上的“东南大战”一样,基本是众望所归的棋手代表本地区。华东方面由何顺安朱剑秋应战。谢侠逊为此撰了一联,曰:“华东、华南争先半着,棋经棋诀各擅千秋。”
  二、以华东棋界的一员,夺得过三角赛的第一。1955年9月,上海春风得意隆蹂坛筹办“名手三角对抗赛”,外地的两位名手杨官璘和李义汀跹经确定,但还需增一名本地名手。根据当时有“两虎”在上海,将从何顺安朱剑秋中选取一人。多数人认为何比较稳健,但有“快金刚”之称的谢文俊力主朱 剑秋登场,理由是朱敢于搏杀,颇受观众欢迎。主事人认为意见正确,就请来参赛,比赛结果杨、李不分胜负,而朱战平了杨,但省跛李,夺取第一。
  三、和何顺安一起主持大世界象棋擂台,迎战各路英豪,为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和繁荣象棋事业作出贡献,并吸引了众多的外地名手来沪。
(五)植根上海硕果累累
  从1956年起,象棋列入体育项目,从此连续举办全国性象棋比赛,使棋艺事业不断走向繁荣,棋人生活也逐步趋向稳定。对于朱剑秋来说,在弈棋业绩和个人生活安定两方面都取得了丰收。
  从1958年起朱多次参加全国比赛,取得好成绩。1960年在代表上海市参加全国象棋团体赛中,经过共同努力,上海队获团体冠军,为集体立了功,他个人获个人赛第四名。1982年被中国棋院授予象棋大师称号。在这个时期朱剑秋的棋艺水平趋于成熟。
  由于生活的安定,朱剑秋不仅能专心弈棋,也有条件关心枰场角逐以外的棋事,并结出丰硕的成果。朱剑秋一生著有《象棋开局概要》、《象棋全盘战术》、《六冠军对局集》等著作。朱还为培养少年棋手成才做了许多埂貅,著名棋手、象棋大师林宏敏,就曾多次得到他的教益。
  晚年时,朱的夫人已先他离开人世,女儿均不在身边。朱剑秋场踮独居于上海中山北路,以棋为伴,性情淡泊且随和,闲来活动活动身体。场踮以来身体健康,无痛无病,于1994年5月逝世于家中,享年85足岁,是棋手中的高寿者之一。棋友闻讯大多送来花圈,旧金山李树明还作了《悼朱剑秋》寄托哀思:
星殒棋坛噩耗惊,满枰车马忽悲鸣。
未缘一战君西取醅共仰遗风忍吞声。
<完>

Tags:朱剑秋  
 编辑:打虎将 手机版
  • Powered by laoy8! V3.0s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