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象棋文章 >> 棋手文章 >> 浏览正文

党斐:行走校园的中国象棋大师

时间:2007/6/16 13:07:00

党斐:行走校园的中国象棋大师

  党斐5岁开始习弈,16岁一战成名,获得全国少年冠军,并成为了河南省第一位象棋大师。也逐渐成为一个视象棋为生命的人。

  党斐大师自去年九月来到武汉理工大学,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他的努力与执着感动了记者,相信还会有更多人被他打动。他说:棋如人生。 

“我的生命中还有很多恩人” 
——以推广象棋文化和报恩作为己任

  说自己“一直把理工当作恩人”,让记者感到诧异。然后他告诉了记者05年那段与北大擦肩而过的“离奇”经历,在落榜的阴影中,武汉理工大学第一个向党斐伸出了橄榄枝,并给了他许多无私帮助,06年他的志愿单上只有武汉理工大学。“除了我的父母和老师,我的生命中出现那么多的恩人,让我在报恩的过程中感触到生活的美好。”如他所说,他上大学很曲折。

  作为一个棋手,党斐将推广象棋文化的作为己任,也把报达理工大之恩当作必须完成的使命。刚步入象牙塔的党斐,就活跃在校园里,策划象棋文化推广。进入棋协伊始,他便锐意改革,提出棋协发展的“321”规划。总之,他决意要打造他所构想的“象棋文化”。 

  为了筹办“1对100对抗赛”,党斐自费印制了5000份传单,奔走在各寝室间进行分发。本以为每发出50份材料至少可以招募一位象棋爱好者。但比赛当天的入座率给了党斐强烈的打击,当体育局的领导和校领导已在场内入座时,预先准备的100个座位空了近一半,幸亏班上的“兄弟们”挺身救场。

  震惊和心痛动摇着自信满满的党斐,“活动搞来搞去,受益的还是那么一小部分人”。也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来自自己希望服务的同学,也来自自己希望报恩的学校。泼给党斐的冷水甚至让他心凉:“虽然你是大师,但你知不知道大学生普遍关心什么?”

  “上大学之前,总感觉社会围着自己转;上了大学以后,才发现必须正视现实。”党斐说。 

化百炼钢为绕指柔
——当创新的渴望和灵感的迸发相互交织

  “现实往往会否定我们的爱好。”党斐认为,“要发展棋文化,就要否定‘学分为尚’的心态。因此,现实与棋文化之间存在否定与反否定。”他的分析很有辩证意味。当党斐接触到选修课。他顿悟出传播“棋文化”的另一妙方——“若把‘棋文化’鞣入选修课,就可以借助选修课堂传播‘棋文化’,达到‘学分’和‘兴趣’的双赢。”

  党斐很愿意自己走上讲台当老师,但又害怕二十岁刚出头的自己谈人生显得过早。“‘文化’必定是要与人生结合起来的,我的老师象棋特级大师柳大华或许能来帮我。”党斐自信的说。党斐希望自己在新学期在学校进行为期半年的试讲。他甚至盘算好了如何吸引大家参加自己的“棋文化”试讲——“为了在宣传上占据优势,可以把切磋棋技作为试讲主题,而将‘棋文化’穿插其中。”

  他对普及“文化”的难度也有考虑,“但还是要有普及基础,空谈文化肯定是不行。”他直言不讳:“如果有学分吸引,应该会有更多人参与吧。”

君子善假于物

  如何获得学校支持也没有想像中那么容易。CUBA给了党斐不小的启发:高校间的篮球联赛可以引人注目,象棋文化同样可以借助高校间的联赛进行传播呀。 “大学将成为中国象棋升起的地方。”党斐坚信,“如果获得了社会普遍的关注,就可以让更多持观望态度的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支持自己的想法,从而在校园营造起浓厚的棋术氛围。”这些“说词”曾经让很多媒体记者尽力“为他”上稿。

  “社会媒体喜欢噱头。所以只有创新,才有轰动;只有轰动,才有噱头。”党斐很注重结交记者朋友,并亲切地称他们为兄弟。他清楚媒介对于推广 “棋文化”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府杯”和“理工杯”正因为有了武汉各大媒体的关注,所以一经报道便在武汉各高校的象棋界激起千层浪。各界的关注、支持和赞赏随之而来。更让党斐激动的是,当自己拿着对活动的报道找到相关领导时,部门领导的态度对“发展校园象棋文化”的态度发生了令人惊奇的改变。

没有做不成的事  只有不想做事的人
——奔走高校间  纵横棋盘中

  “学府”擂台赛是全国高校中首创的象棋擂台赛,好比象棋界的“CUBA”。而党斐玩的就是这种创新。

  为了举办擂台赛,党斐奔走于理工和武大之间,竭力促成两校间比赛的举办,尽快为全国联赛埋下种子。赛后,党斐又多次和武汉大学磋商,希望比赛不仅是“联赛”,更成为“年赛”。“我很希望华科这样的名校也能参与到这个赛事。它的加盟将带动更多的学校参与进来,从而使比赛的亮点将慢慢显现、逐年扩大。”武汉理工自然会成为宣传中心——虽未明说,他言谈透着无限期望与自豪。

  本学期,党斐又自筹经费举办了首届“理工杯”中国象棋院际联赛。在盛大的开幕式上,党斐同时与一百人对弈。在两个月后的闭幕式上,体育部负责人表示:“明年将把‘理工杯’中国象棋院际对抗赛正式化、程序化,并列入体育部工作计划,尽力把‘象棋对抗赛’打造成我校一大文化品牌”;棋协也有望受到“重点扶持”。这让党斐很开心,两个月的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选择100人,他希望联赛能像100这个数字一样,代表着永恒。

忖于心才能动于行 运筹帷幄才能决胜千里

  党斐对06-07年策划的完成情况很满意,目前正着手“下一年”以及“下下年”的计划。他期待着自己一手打造的“学府杯”擂台赛能席卷更多高校,也期待建立起一套和CUBA同样正式的全国联赛规则。

  然而,不理解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党斐,你刚进大学,就想着做这么多的策划,到底要得名还是得利?”

  其实,党斐之所以坚定信心参加高考,进入大学深造,就想证明自己做为一个象棋人,可以为传播象棋文化做番贡献。“象棋文化具有‘草根性’,不少棋迷经济拮据,甚至连口饭吃都没有——这让我很心痛。”

  党斐说自己想考研,然后走出象牙塔,创办一个成功的企业。“这样的盈利或许多一些”,他的想法颇有些“曲线救国粹”的意味。相对于大学以前的棋手生涯,现在的党斐显然已“现实”很多。

  当记者提醒党斐“你的想法是否过于天真?”。他显得很坚定。“没有做不成的事,只有不想做事的人。这是我的座右铭。”

棋如人生 平和心态
——朴实中凸显大师风范

  少年时代的波折,波折后的成功,成功后的反省,反省后的顿悟,让进入大学的党斐党还是很乐观。“什么波折都难以阻挡我前进的脚步,即使状态很不好,我也能够很快的调整。 ”

  这么多年走过来,党斐认识到:“若把一件事情从头到尾做好,就可以举一反三,自如应对各种难题。我在潜意识里就不畏艰难,这让我更自信、更执着。”

  “学下棋,最终还是在学做人。”经过对象棋内涵的多年思考,党斐感触到“棋如人生”。“棋技术其实会衍生“棋文化”,需要用心去体会。比如我们熟知的以退为进、声东击西等。”他认为三种心态最重要:平和心态、艺术心态和运动员心态。

  “我很愿意展现一种大学生风貌,因为我没必要感到比别人优越,也没必要让芜杂的琐事累着自己。”当党斐穿着背心,踢着拖鞋在校园中闲逛时,会有同学评价:“你是大师,怎能穿的如此随意?”党斐解释:“我也是学生,和大家一样怕热。天热时大家都能穿得随意些,我也不例外啊?”

  高招办的负责人曾替他惋惜:“北大没有上成,怎么还这么高兴?”虽然党费很重视与北大失之交臂的经历,但他认为超然的心态更重要。“我是一个重感情的人,深知心累最痛苦。要面子、摆架子可能毁了美好生活,人需要学会报恩。”

  在展现执着和探索的过程中,党斐不断展现着自己成熟、潇洒一面,以用心诠释着我们所说的“大师风范”。

Tags:党斐 
作者:李哲 编辑:好点子 手机版
  • Powered by laoy8! V3.0sp1